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上海电影节闭幕 :黄渤获影帝,二十载光影梦再启程 电影唯品读

时间:2018-10-22 09: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征集106个国家共2528部影片,展映中外电影498部、1532场,观影人次超过42万,这些数字是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绩单。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6月26日,为期10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本届颁奖礼已于25日举行,多出来的这一天,影迷们可以继续欣赏挑剔的金爵评委们精挑细选出的金爵奖影片。回顾十天的电影节,有为看心仪电影赶场的疲惫,有论坛上观点碰撞的声音,有明星的光彩和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回顾上海电影节走过的20届,这个城市年复一年的六月,早已因为电影而变得不同。

最佳男演员归了《冰之下》的黄渤,他在感言中中也谈了很多多年演戏的感悟:“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出息的,这两年离电影市场沸腾,而他有意稍微离远了点。

黄渤在台上说:“表示美从来都不缺乏,只是缺少发现,沉甸甸的奖杯让我知道,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这两年离沸腾的电影市场稍微远了点,没有出现在媒体里面,静下来去做了些尝试。感谢这次评委会给努力和尝试的肯定,而且我自己人生中,第一部导演电影正在拍摄中。”他指的正是今年春天开拍的《一出好戏》。

sDuT-fyhneam2026622

而在后台,黄渤进一步解释了自己这两年的状态:“接触过社会人士,之前也见到过,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状态。这两年也不是不好,就刺激不起来。之前选择的也是跟以往不一样的,都是尝试。得奖是高兴的,但重要的是点燃自己,每个奖项都是助燃器,喜剧演员好难拿奖,喜剧表演也很难的,几乎都没有得到过肯定。”他表示不会减少相关创作:“媳妇儿厉害就离婚吗?不,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争取把一百个哈姆雷特演出不同的状态来。”


电影人说:电影节是文化窗口和桥梁


时间倒回到1992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申请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10月举办首届,1994年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定,成为当时全球9个A类电影节之一,由此,也圆了中国电影人和上海这座电影城的一个国际电影节梦。


第一届上海电影节的执行秘书长江平还记得,当年吴贻弓导演带领大家创办电影节之初,所有工作人员还领着“一块钱一天的伙食补贴”,在与外籍人士的接洽中,“老外还以为中国干嘛都是摆圆桌吃饭。而上海电影节从第一天开始,没吃过一次圆桌饭。吴贻弓导演说, 只有摆开场子看电影,没有摆开场子吃饭。 ”

秦怡(左三)等老艺术家们走上第20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式红毯。

本文现场图片均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微博。

上海国际电影节起步之初,老艺术家们总是积极帮忙站台,拉赞助,秦怡陪黄山茶厂厂长吃了一顿70块钱的饭换来了整个电影节的礼品,谢晋找孙道临帮忙陪外宾,孙道临还在家背词儿。

“那些前辈们做了多少工作,他们没因此得过奖。他们现在走了,给我留下财富,就是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辉煌,我们不该忘记他们。”江平动情地说。(注:谢晋于2008年去世,孙道临于2007年去世。)

作为后辈们的中生代电影人,如今成为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也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贾樟柯导演说,“电影节为我们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创作者提供最新的资讯,我们能近距离接触到电影发展的潮流,使我们的工作有国际化的水平和要求, 这二十多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在提供这样的窗口跟桥梁。”

本届金爵奖评委曹保平(左)为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黄渤(中)颁奖。

曾多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曹保平导演则表示,“上海电影节让我知道了我自己想拍的电影是什么样的,并且能持之以恒。”

除了获得过金爵奖最佳导演奖,曹保平还担任过从金爵奖到创投各个单元环节的评审工作,“上海电影节这样一个平台对于年轻的创作者起到作用,并且这个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是上海电影节的责任,对于某些创作者而言也是一个标准。在今天这样的电影环境中,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不是速度和对自己而言的时间紧迫性,重要的是标准,你自己建立电影什么样的标准和电影什么样的要求,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

去年金爵奖最佳影片得主刘杰导演从2012年开始连续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的工作,“这两年,我们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强,经济力量越来越强,电影市场越来越好,可能就会看到有更多的买家,或者有更多的国际人士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我们看到影片的质量也在提高。”

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结缘许久的还有主持人陈辰,一晃已经主持了10届电影节开闭幕式的陈辰最初因为外语基础好,担任双语主持的工作,也承担了一些跨文化交流的任务。

回想10年的主持经历,陈辰说,“所有的国内外的演员和导演的发言是没有预备稿的,并且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嘉宾们的英语都操着很浓厚的当地口音。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精准的理解和互动对我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陈辰从一个电影节的主持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电影人”,她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嘿玛嘿玛》也在“一带一路”单元展映。“这应该是今年上半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一晃10年过去了,比起第一次初登这个舞台的紧张,现在更多的一种全心的专注。”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电影节论坛上发言。

在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看来,“电影节是一个发动机,那么多人在一起讨论艺术产业,那么多的话题。今年的日程像跑片一样,每晚都有六七个 之夜 ,电影节对行业的凝聚力是很大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初次来上影节时,是带着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来参加展映的。“这么多年过去,上海电影节一直 站直了,没趴下 。” 童刚肯定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绩,“上海国际电影节伴随着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一起发展,电影节成长史上也记载了中国电影逐渐振兴的足迹。24年前办第一届电影节至今,每一届都形成一条令人振奋的上升线。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和电影节的专业性权威性早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成长成熟的标志。”

在充分肯定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绩后,对于电影节的寄望,贾樟柯提出“最近这几年,论坛上产业的声音多了一点,它有时候会把创作的声音压制掉,在未来如何能够平衡产业和创作本身,希望电影节可以有一些考虑”。

另外,老艺术家秦怡的一番话引来全场的会心一笑,“老是在黄梅天举行电影节觉得很麻烦。希望组织上考虑,以后不要在黄梅天举行电影节。”


影迷说:坐在电影院里已经很幸福了


如果要看电影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满城欣欣向荣的放映和拼命看电影的影迷大概是最直观的体现。

影迷叶智广珍藏的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根

一年比一年放映的电影数量多,影迷们的热情也一年高过一年。排队购票的纪录已经从往年的通宵升级到了提前36小时。
42万观影人次,超过1500场的放映,让影迷们过足片瘾。不同单元的放映,也满足了不同影迷的需求。
在本次电影节上看了30部电影的饼姐,为了电影节专程换了租房地点,改租到徐家汇,以便能够每晚看完夜场电影后骑车回家。
她说今年好似一场策划已久的盛宴,放肆地推掉电影节期间的所有工作,只为专心和电影约会。一开始的抢票并不顺利,但最终几乎所有想看的场次,饼姐都顺利地在影迷群里原价换到。

影迷展示本届电影节观影票根。

虽然几乎每天都吃不好饭,观影太多有时候会累到在电影院里睡着,不过饼姐说,“能坐在电影院里,就已经很幸福了。”
B站的“up主”竹棘sumi在“日饭圈”小有名气,作为电影节抢票“第一方阵主力军”代表,竹棘sum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上海之行很圆满,她从湖州专程赶来上海看片,这是第三年。
今年竹棘sumi看了13场日本电影。印象深刻的是《帝一之国》《夜空总是最大密度的蓝色》《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和《忍之国》。

影迷竹棘sumi在微博上晒票根。

“最初期待很简单,只要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想看的电影就好了,所以看完后都很圆满。惊喜就是不仅看到了电影,还意外见到了好几位演员和导演。”竹棘sumi说,尽管再等些日子一些想看的电影网上大多也会出资源,不过“屏幕的大小悬殊,观感自然天差地别”,何况还有和微博上的日饭熟人同场结束后会约见面聊天,观影后全场欢呼鼓掌等珍贵体验。

从事戏剧工作的乔森是个“口味刁钻”的影迷,这些年上海电影节,他都盯着一个门类的电影买——伊朗电影,顺带再附上些其他小众国家的文艺片。比起那些出过DVD的大师经典,或者早晚网上会有资源的新片快递,这些小众国家的电影才是他“此时不看,更待何时”的必选项,而且他想看的场次通常都不需要抢票。
今年电影节主打“一带一路”,乔森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我自己原本计划看了六部,最后看了十五部。印象深刻的是主竞赛单元的伊朗电影《Yellow》、多元视角单元的伊朗电影《Daughter》和印度电影《Half Ticket》 。”乔森说。

影迷乔森的票根

乔森喜欢看电影里真实的生活,“不管是伊朗还是印度的电影,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电影反映当下的生活和社会现状。作品有深度,剧情吸引人,观众看了后有共鸣和深刻反思,而这真正是吸引和打动观众的地方。电影作品的创作应该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而不是远离生活脱离生活的。反观我们这几年的国产电影和电影市场,电影作品过度的娱乐化和商业化,真正好的作品很难看到了,即使有,也淹没在影院院线的排片中。”


幕后工作人员说:感谢电影让我们相遇


本届电影节上暖闻不断。影院、字幕组和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都竭尽全力为电影节提供优质服务。

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负责电影节所有影片的邀请和展映的工作人员始终忙碌着。为了让更多观众有机会看上热门影片,工作人员很早就开始做加场谈判的准备。对于观众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看到的片子,他们都尽全力去沟通协调。
从收到需要加场的通知,到找电影方的人谈判,必须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产生结果。而一部电影的加场,却需要经历多次沟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最终,《昼颜》《死侍》《低俗小说》《曼哈顿》,一部部经典的热门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增加了场次,满足了更多沪上影迷的需要。

天山电影院在电影节期间以其优质的服务成为沪上影院界的“网红”,还有影迷将其比喻为“电影院界的海底捞”。
据悉,今年天山电影院开设了两个厅用于电影节放映,其中一个厅是演出话剧的大剧场,有规定不能带有色饮料入场,因此天山电影院自掏腰包,自费数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大量矿泉水,免费提供给在剧场厅观影的观众。除此之外,考虑到空调过冷的问题,还在现场提供宜家购买的全新毛毯。
最暖心的是,6月17日下午,影院四号厅在播放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纪录片《带我回家》和《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76分15秒》时,因为设备读取发生意外,片长16分钟的《带我回家》未能正常放映。在逐个征求了观众意见之后,电影院为5位观众补放了5场阿巴斯的纪录片,每场观众只有一人。人性化和观众至上的服务令影迷感到温暖。

同样在不经意间就卖了萌还暖了心的还有电影节的字幕组。字幕操作员组成的“菊花帮”,在电影节期间要面对巨大而繁琐的工作量,而与之成正比的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光明场《猜火车2》的片尾打出了“Choose life & passion,choose SIFF”(选择生活与热情,选择上海国际电影节);《春宵苦短》结束后的字幕显示“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在电影节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吧”,也给了影迷会心一击;美琪大戏院的《人生密密缝》字幕员也调皮地在影片开场前用字幕机问候了一句“迷妹们好”,引得全场一阵欢笑。


论坛说:中国电影市场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金爵电影论坛是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一平台,电影节为电影人提供了了解产业动态的最佳途径。国内外业界资深人士就行业各领域的热门话题和最新趋势展开讨论和对话,从电影创作、产业格局,到文化传播、受众分析、电影人才,再到文艺批评、数据发布等等,无不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冯小刚在论坛说“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引发各界讨论。每年的论坛总有干货,也有“爆点”。今年导演冯小刚说“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引发强烈讨论。另外,关于资本退烧、演员片酬等被业内外迫切关心的话题都得到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届电影节13场金爵论坛主题丰富、视角多元,近百位嘉宾来自电影文化产业各层级、各环节、各行业。内容既有纵观国内电影全局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也有聚焦电影类型的“中国类型电影思考和探索”“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文化”“IP全产业链开发”等,还有探讨产业现状的“中国电影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之路”,提倡不忘初心的“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以及“观众数据与电影制作”等主题论坛。

作为连通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国际性平台,“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走向国际的中国青年电影人”“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等主题论坛,体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眼观全局,促进不同区域电影人紧密交流的宽阔视野。

电影节创投项目现场。

国内电影市场前几年快速增长,曾让行业人士过分乐观判断“市场会越来越大”,去年的增速放缓,引起了业内思考。在今年的多场金爵电影论坛上,与会嘉宾都达成了共识,虽然数据在变化,中国电影市场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的影片数量激增,到如今从“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中国电影人的“精品意识”正在觉醒。

在现场讨论中,行业人士纷纷强调影片质量第一是不变的追求,国内电影人应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觉,具备“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才能拍出既受市场欢迎,又具有高品质的好电影;放缓匆忙的脚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远。


市场说:上海欢迎你


与往年一样,国际影视市场今年仍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全球251家电影机构在上海展览中心进行电影项目产品的展示交流与合作。

今年的电影市场覆盖了影视投融资、后期制作、发行、营销、法务、游戏等电影行业诸多环节,19191人次买家到场参观洽谈,市场活动多达17场。
电影市场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荷兰、泰国、日本、土耳其、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展商参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市场设立了“一带一路”国家主题馆,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电影机构参与展示,泰国电影协会还组织了14家影视公司参展。期间还举办了“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机构代表国别文化推广、与中国电影人一对一交流等活动。
主题馆通过各国文化特色和电影产业展示、电影取景地介绍以及电影拍摄优惠政策推介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内涵,进行电影文化推广,促进中外影视人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姿态互动合作,并积极推动我国电影“走出去”。


作为全亚洲最重要的电影展示交流平台之一,今年依然有大量电影新作发布会选择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金爵奖参赛影片剧组你方唱罢我登场,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拍摄心得。《鲛珠传》《父子雄兵》《冈拉梅朵》《引爆者》等影片,也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举行发布会或新片预热,体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影迷关注度。
自2014年《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三年来,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效应推动下成果显著。2016年上海地区影院票房为3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2016年,上海的电影院数量和票房排名位于全国城市第一。
政策效应也扎实地推动了电影创作。2016年上海备案的电影共有404部,出品完成片80部,31部上海出品的影片进入院线放映,总票房达到52亿,各类指标较2015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在政策指导下,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立两年多来,目前已在271个街道社区设立了相应的服务机构,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影视摄制主体在上海取景拍摄,完成了1562件次咨询协调,为有效改善影视拍摄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会长贝努瓦·基尼斯迪(Benoit Ginisty)在谈到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印象时表示,上海国际电影节极大推动了国际合作,和发行和融资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努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能够通过电影交流促进文化的合作,这也是电影本身的核心之所在。“有些城市在电影行业发展成熟之前,就开始有长远的眼光,就开始想做、去做电影的事情,想着去做电影,我想上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