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影唯品读(Dywvip.Com),分享国内电影的观点与解读!!
当前位置:主页 > 微电影 > 正文

[原创]《血战钢锯岭》:美国主旋律战争片的两大特征是什么 【影

时间:2016-12-23 08: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文/马庆云我曾经有句“名言”,一切的战争片都带着炫肌肉的意思。美式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也是如此。这部反应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最后一战的电影,从始至终,都在宣扬美国的战斗精神,无论枪炮还是士兵,都是钢铁般能打的。中美两国,除了在厚颜无耻地赚钱上有与生俱来的相同点之外,在拿战争片展现自己的战士们都是钢铁一般的问题上,也是天然一致的。不过,美国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又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将其归结为:美国主旋律战争片的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不是战争场面宏大,更不是士兵顽强,因为这些年,随着商业电影全球化的热潮展开,不光美国可以拍出热火力的战争大片了,韩国搞出来的大有超越美帝的意思,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争片,也开始迎头赶上。美式战争片,要保证自己的独特性,则需要坚守这两大特征。说了这么多,两大到底是哪两大呢?第一大特征,坚守每一个生命体都值得尊重与救助的底线。在《血战钢锯岭》里边,真正感人的,是男一号在部队已经撤退没有炮火掩护的前提下,坚持救助伤员,把几十个不救就肯定死在上边的美国大兵护送了下来。这部电影的最高精神主旨,也正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即使这个生命个体已经被炸断了胳膊和双腿,也应该得到救治。尊重个体,并维护个体,带来了整体的凝聚力。所以,我们在《血战钢锯岭》的最后看到了这样的桥段:全体士兵都等着男一号上来,才准备开战。因为他们知道,男一号这个救护员的出现,意味着军团不会放弃每一个伤员,意味着大家可以活着下来。而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是从山岭上出现了往下运送伤员的绳索担架,救护被提高到重要位置。这是有巨大感染力的。尊重个体,尤其在战争期间,救护每一个生命个体这事儿,在东方的思维中,是很难想象的。中日韩三国,都纷纷中招。韩国电影近些年,是最欧美化的,但韩国在面对战争的时候,也往往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讲单兵救护。我们一直很多年的战争片,都是找战争快感,都是越打越英勇,到了该牺牲的时候,便有英雄出现。日本的,更甚之,他们的电影一直到今天,都在歌颂武士道,不谈救护,谈的是战死刨腹。这或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但世界发展到今日,每一个人作为单独的生命个体存在,要求被尊重与在危难情况下被救助的呼声越来越强,这也便让美国式的这一主旋律特征得到彰显。第二大特征,坚守一种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义的信仰。美国大量战争片最后都谈信仰,尤其是谈基督教信仰。在《血战钢锯岭》中,把这个特征更加明确化与细节化了。男主角的信仰是基督教义的不杀人,所以,他不摸枪,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戏剧冲突。但其最终坚持了这种信仰,在战场上积极救护了数十个战友。一本《圣经》甚至贯穿了整部电影,穿针引线般的出现。倒是正片结束,真人出现,这位美国老兵谈的还是信仰问题,他更会上升高度,说所有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这是很高明地说法。某些低端的说法,就是只赞誉自己所信仰的信仰,而轻视别人的。《血战钢锯岭》看似在赞誉基督教信仰,但因为最后这句话的出现,而上升为对所有信仰的赞美。电影本身,更愿意单纯的去信仰称作信仰的本身,而不做细致分析。很多美国外的战争片,在谈信仰的时候,会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韩国电影尤其喜欢上升到民族高度。这倒是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我们的战争片,会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这些上升,谁更技高一筹,就要看谁更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了。看到以上这些,所以我说,《血战钢锯岭》在秀美式肌肉的同时,把美国主旋律战争片的两个基本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战争片,总需要一点精神去支撑,谁找的好,谁能拍出好电影来。更多交流,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